现在中国薄荷油生产大国为什么被印度取代
来源:江西雪松天然药用油有限公司 | 发布时间:2018/3/10 9:47:30
曾经做为全球薄荷油产业第一大国的中国,最近几年为何在中国薄荷油生产上大幅衰退?曾经为薄荷之国的大国,也是一度辉煌,为何现在被印度给取代。是他们的经济比我们强大了,还是我们国家对薄荷产业不太看好了?不是的!不是的!
薄荷,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,全株有清香气味 ; 而薄荷栽种方式有根茎栽植、分株栽植和扦插繁殖三种,种植简单适应性强。做为中药原料大国,我国种植薄荷历史悠久,多地可产,主产区原位于安徽太和县、江苏南通和河北安国等地。到上世纪90年代,薄荷产品两次价格大涨,极大刺激了全国薄荷生产积极性。
到上世纪90年代末,我国已成为全球名符其实的“薄荷生产大国”,薄荷及薄荷产品产能达1.7万吨以上,占据全球80%以上份额。
产能扩张和产区转移,中国薄荷油产业濒临崩溃,严重产大于销,薄荷及相关产品行情从1998年开始一落千丈。以薄荷的主要加工品薄荷油为例,1997年7月产新时,薄荷油行情还在500元,但到1998年同期,其行情直落到100元以下;2001年更是落到64元左右,可谓是“烂市行情”。
而由于薄荷油有长期存放不变质、体积小等特点,所以大部分农民就把薄荷油存放在家中待售,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几年,行情也没见好转。最终,多数农户将手中的薄荷油赔钱卖出,从此再不种薄荷。
到2003年春夏之交,安徽太和连续降雨,导致本来种植量很少的薄荷产量更低。到2004年,国家粮食提价,更坚定了农民种植粮食的信心,全国薄荷种植面积是一减再减。由全国性种植逐步缩减到了南通东台、海门和安徽太和县、阜阳等地。以太和县为例:2005年,薄荷种植仅有太和县李兴镇、宫集镇和洪山镇等少数村庄,种植面积只有几百亩,不及高峰期的5%。
印度后来居上,对中国薄荷油行情“雪上加霜”如果说单是国内产能过剩,那么经过数年生产调减,薄荷行情应该有所反弹。但印度薄荷产区的迅速崛起,则对我国的薄荷产业捅上“最后一刀”!
做为全球香料和香精消费大国,印度薄荷种植在100多年前就已开始,但规模较小。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,印度是薄荷脑、亚洲薄荷素油及其他薄荷油品的纯进口国。到上世纪80年代,印度逐步扩大薄荷种植面积,当时的生产只是满足了国内的薄荷脑需求。但与中国、巴西和巴拉圭等薄荷产区相比,印度在发展薄荷产业上,具备以下明显优势:
一是自然条件适宜,薄荷一年可采三茬 印度耕地面积广阔,且多居于热带亚热带地区,薄荷种植后一年可采摘3茬叶子。而在我国,最早以全棵采割为主;即使到后来,食用和茶饮市场兴起,一年顶多也只能采摘两茬叶子,随后才全棵割取。如此以来,无论在产能还是在综合效益方面,中国都无法与印度竞争;
二是农业人口丰富,劳力成本低 同时,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,印度地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中国的20%左右;加上人口基数大,其劳力成本增速,从2005年到2015年只有100%;而同时期,中国劳力成本则增长了265%以上(据《全球劳力竞争成本白皮书》);同时,种姓制度现实存在,限止了印度的劳动力流动性。因而,印度在发展薄荷产业更具劳力优势。
三是印度自身国内庞大的薄荷产品需求支撑 作为全球香料消费大国,印度同样是薄荷的消费大国。2015年,印度国内的薄荷油消费量就达1600吨以上,占全球总消费量的30%左右,庞大的需求也有力地支撑了印度国内薄荷产业链条延伸。
在这种背景下,来自印度的薄荷生产,很快就补足了整个薄荷脑市场的需求。随后,因为巴西和巴拉圭的产品价格无法与印度的价格抗衡,因此这两个国家的生产几乎停止;到上世纪90年代末,印度又取代了中国成为了最大的薄荷脑生产国。
最终,印度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荷产品生产国,产能达到45000吨以上,占据全球90%左右的市场份额;而相应的,中国薄荷生产则“日薄西山”,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。
讲了这么多,当然,现在我国的中国薄荷油产业又在慢慢的恢复元气了。因为我们也经历了这么多的起起落落,我国内的各个产区在薄荷的生产中更加的谨慎了,也更加的现实。我国大的产区安徽、河北、江苏、甘肃、新疆、山东、河南、广西等多地现在薄荷产业又在上升阶段,让我们的大健康产业在全球多做一些贡献。
经百度查询有以上描述